什么是 DICOM 校准?医用显示屏定期校准的重要性

2025-10-28

在医疗影像诊断中,医用显示屏是医生获取患者病情信息的关键设备,而 DICOM 校准则是保障医用显示屏精准呈现影像的核心技术环节。不少人对 DICOM 校准的概念一知半解,也容易忽视医用显示器定期校准的重要性,本文将详细拆解这两个关键问题。​

医用显示屏


首先,什么是 DICOM 校准?DICOM 即数字成像和通信在医学中的标准,是医疗影像领域的通用规范。DICOM 校准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专业设备和软件,将医用显示屏的显示参数(如亮度、对比度、灰度、色域等)调整到符合 DICOM 标准要求的过程。

普通显示器无需遵循这一严格标准,但医用显示屏承载着影像诊断的重要使命,只有经过 DICOM 校准,才能确保不同设备、不同时间显示的医学影像保持一致性,避免因显示偏差导致医生误判。比如在 CT、MRI 影像诊断中,细微的病灶差异可能就隐藏在灰度变化里,未经 DICOM 校准的医用显示屏,可能会丢失这些关键信息。​


其次,医用显示器定期校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。一方面,医用显示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,受环境因素(如温度、湿度变化)和设备老化影响,显示参数会逐渐偏离 DICOM 标准。若不及时校准,原本清晰的影像可能出现亮度不均、色彩失真、灰度层次减少等问题,进而影响医生对病灶大小、位置、性质的判断,增加误诊、漏诊风险。另一方面,定期校准是医疗行业合规性要求的重要环节。

 

无论是国内的《医用数字 X 射线成像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》,还是国际医疗认证标准,都明确规定医用显示屏需定期进行 DICOM 校准,并保留校准记录。未按要求校准的医用显示屏,不仅不符合行业规范,还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的资质审核。此外,定期校准能延长医用显示屏的使用寿命,通过及时调整参数,避免设备因长期处于非标准工作状态而加速损耗,降低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换成本。​

 

医用显示屏


总之,DICOM 校准是医用显示屏发挥精准诊断作用的基础,而定期校准则是保障诊断准确性、合规性和设备稳定性的必要措施。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用显示屏的 DICOM 校准工作,制定科学的校准周期,确保每一台医用显示屏都能持续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支持。